让有“技”青年一展所长 ——我国积极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
- 发布日期:2024-05-21
- 浏览次数:295
主要做法
近年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突出问题导向,以职业技能竞赛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和短板;注重顶层设计,着力改变职业技能赛事层级不高、分散单一、影响力有限的状况,构建对标世赛、层次分明、上下衔接、内外贯通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坚持国际视野,注重学习借鉴世界技能组织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组织职业技能赛事的先进理念、成功做法,改进和提升我国职业技能赛事的组织管理水平;注重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制度规范,提升竞赛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注重以赛为媒,做好竞赛研究和成果转化,全面推广技能运动,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发挥选拔激励作用,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
完善赛事体系,搭建技能人才成长舞台。一是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一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一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当今世界地位最高、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职业技能赛事,截至2022年已举办46届。我国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共参加6届世界技能大赛,215名选手走上世界技能竞技舞台,累计取得57枚金牌、32枚银牌、24枚铜牌和63个优胜奖。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和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国均位居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我国再次位居金牌榜和团体总分世界第一。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我国建立了包括招生、培养、选拔、训练、备赛、参赛、奖励、使用、升学等在内的相对完善的世界技能大赛备赛参赛工作体系,建立了研究、研修、集训等专业机构和专家、教练、翻译等专业队伍,为科学备赛参赛提供支持,也为各地各行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工作提供了参考。二是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经国务院批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赛事规格最高、竞赛项目最多、参赛规模最大、技能水平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堪称“技能全运会”。观摩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后,世界技能组织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选手多、项目多,规模远超欧洲技能大赛及很多发达国家的技能竞赛活动,大赛组织有序,保障有力,非常成功。”三是统筹举办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每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委、行业组织、大型央企组织一类职业技能大赛近10项,二类职业技能竞赛60至80余项,推动各行各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四是积极指导支持各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全面推动省、市、县三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普遍开展,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2/3以上的省份举办了省级综合性职业技能竞赛。一个覆盖各类职业群体、涵盖各个职业领域的技能竞赛体系,助推大批劳动者撬动命运的齿轮,成为耀眼的“技能尖兵”“技能明星”。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何元乡大寨门村的蒋应成,从小遭遇家庭变故,生活坎坷。进入杭州技师学院后,他凭借刻苦学习,掌握了高超技能本领,获得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喷漆项目金牌,毕业后留校任教。走出大山的他感慨地说:“技能可以成就梦想,技能可以改变命运。”蓬勃开展的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向社会生动传递了只要刻苦努力、奋斗拼搏,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理念。
2019年8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开幕,中国派出63名选手参加全部56个项目的比赛
坚持科学规范,让技能人才公平竞技。职业技能竞赛的公平性是大赛成功与否的关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不断健全竞赛管理制度,确保职业技能竞赛成为真正公平竞技的舞台。赛前,大赛组委会印发通知,明确竞赛赛项、技术规则等,竞赛试题紧扣我国企业生产实际,突出岗位技能需求,各比赛项目的命题及评判标准都源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比拼的就是选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文件在比赛前统一公布,比赛规则对所有参赛者一视同仁。推荐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裁判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裁判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完善的申诉仲裁机制,为参赛者提供维权渠道,确保比赛结果的公正性。参加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手不受资历、身份、学历等限制,只要拥有一技之长,都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平台上一展技艺,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制度环境,促进更多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科学规范的竞赛,也滋养了广大劳动者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一个动作重复成千上万遍,能将单次滴入溶液的量精确到0.01毫升,“00后”女孩姜雨荷实现了中国代表团在世界技能大赛化学实验室技术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徐澳门悟通了“在一米宽度上挖掘一千米深度”的道理,以惊人毅力完成日复一日的训练,凭借高超技能获得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金牌。很多参赛选手表示,大赛使他们看到了行业最高技艺水平,找差距补短板,通过备赛参赛,技能水平获得很大提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于2023年9月在天津举办
加大荣誉激励,让技能人才“名利双收”。职业荣誉感强、获得感强,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成为大国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不仅仅满足于把“谁是技能冠军”选拔出来,还注重加大对获奖选手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获奖选手一次性物质奖励机制,国家层面对在世界技能大赛获得金、银、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及其教练团队,分别给予30万元、18万元、12万元和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对竞赛优秀获奖选手授予“技术能手”“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三八红旗手”等荣誉,推动技术工人政治、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增强了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许多竞赛获奖选手技能成才的典型事迹被中央电视台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成为青年学习的楷模。来自江苏省常州技师学院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工业机械装调项目冠军宋彪,以当届世界技能大赛全部参赛选手最高分荣获了“阿尔伯特·维达”大奖,江苏省奖励80万元、记个人一等功。如今已走上教师岗位的宋彪说:“一路走来,我深切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的重视。我将做好技能传授工作,带领更多年轻人走好技能成才这条路。”技能之路有了鲜花、掌声、荣誉,劳动者的获得感越来越强,技能传承的热情、履职尽责使命感也空前高涨。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技能型社会浓厚氛围
发挥赋能转化作用,推动技能工作改革创新
经验启示
始终坚持系统观念。技能竞赛是为发现最优秀的选手、最先进的操作方法,更是为引领带动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这个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系统观念。一方面,要形成我国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良性内循环。通过积极参与世界技能大赛,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推动各行各业各地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构建从最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到具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企业院校技能比赛,与体育竞赛体系类似的完整赛事体系,实现了各层级、各类型比赛相互联系,选手选拔晋级机制畅通有序的有机循环。另一方面,要构建从技能竞赛体系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技能就业体系的良性外循环。职业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行业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支撑;同时,职业技能竞赛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产业的发展,服务于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通过积极鼓励和吸引企业、民间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实现竞赛始终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保持同频共振,引领技能人才的培养,从而达到以技能竞赛推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
始终坚持开放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互鉴。技能交流无国界,技能发展无止境,要始终秉承开放的原则,总结和利用国内和国际先进做法,吸纳全社会的力量和智慧,不断提升技能竞赛的赛事组织水平。我国加入世界技能组织,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将于2026年在上海举办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这为我国进一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技能领域的交流提供了难得机会。我国借鉴世界技能大赛集中开放办赛模式,创新举办全国技能大赛,百余个不同领域的竞赛项目同场竞技,上万名观众现场观摩并参与技能体验,让广大技能人才工作者交流互鉴、比学赶超,推动各地、各行业技能人才能力素质均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