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人社局关于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关于缓解我市中高级人才流失的提案》(第0031号)的答复意见 盘人社函﹝2020﹞90号

发布时间:2020-11-02 浏览次数:809

盘人社函﹝2020﹞90号

 

杨永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缓解我市中高级人才流失的提案》,我局收悉。现结合我市实际,答复如下:

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成为掣肘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市中高级人才流失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一、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一是引才思想认识不高。作为中小城市普遍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浅层次上。一些基层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对引才聚才工作认识不够全面,对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引才聚才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强,推进工作积极性不够;对人才流失的管控力度不大。尤其是有些地区偏执地认为人才的引留主要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认为只要经济工作上去了,人才自然会来,存在不主动,坐等人才上门的思想。有些单位缺乏战略眼光,缺少对人才培养的长期规划,存在轻学历重经验的观念,主要关注是否可以现引现用,不愿做长远打算培养高学历人才,而且存有戒心。这些顾虑直接导致单位不愿下气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二是人才资金保障不足。与大城市相比,我市引才聚才工作面临的最大的共性问题就是资金问题。一方面,本级政府财政保障资金不足,人才工作经费相对紧张,引才聚才项目政策配套支持资金不足。与一二线城市动辄几亿几十亿的人才经费相比,中小城市的人才经费支出可谓杯水车薪。另一方面,上级财政支持少。国家近年来实施了不少人才工程,但基本上倾向于国内外顶尖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和人才,而中小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往往够不上这些重大人才工程的“门槛”,因此,造成申请上级人才工程经费的成功率极低。

三是人才发展环境不优。与一二线城市相比,我们的区位优势不明显,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城市风貌、人员素质等都这是中小城市短期内自身无力突破的瓶颈问题,也是引才魅力不足的关键。且中小城市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大城市,在人才引进、培养和配置使用方面,其着眼点仍停留在短期利益上,缺乏长远眼光与储备意识。同时,政府人才工作力量相对薄弱,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开拓型干部更少,面对新时代关于人才工作的要求不匹配;人才工作硬件基础差,人才市场规模小、设施简陋,市场发育不足、市场主体参与度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与大人才工作的格局不相匹配。人才精准服务跟不上,服务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能力亟需提高。

四是产业体系不发达。作为中小城市我们缺少集聚要素的能力,尤其在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等方面缺少比较优势。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升级滞缓;新兴产业规划不统一、发展无特点、产业体量小,产业体系不健全、创新环境差等问题,新兴产业短期还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滑带来的影响。同时,中小城市普遍匮乏引才平台载体,比如留创园、创业园、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等有形的平台缺少。

五是地区薪酬水平偏低。据有关资料表明,人才流失过程中因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而选择跳槽的占50%以上。中小城市中企业对人力资源投入的成本与费用相对较少,薪酬水平普遍偏低,成为中小城市引才工作先天不足的缺陷。据《2018年全国毕业生薪酬调查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本科毕业生进入国企、外商独资企业、外商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的月平均薪酬为4457元、5706元、5115元、4150元。但以盘锦这个中小城市为例,同期普通本科毕业生初入职场薪酬水平仅为2800-3000元左右;硕士研究生的薪酬待遇最高也仅为3500-4000元左右。综合地区生活成本和物价等因素,人才收入的净积累与一二线城市相比,差距也显而易见。这种人才间等量劳动付出与所得报酬悬殊是产生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也是人才流动趋向的市场化反映,也是中小城市引才工作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六是引才举措与政策不力。我市与其他中小城市一样,现有的人才政策吸引力还不够强,千篇一律同质化政策出现,缺乏针对性,人才工作相关政策措施配套不够,落实不到位,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对以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才的集聚与引进政策不优,人才政策效应未能充分释放。另外,政策朝令夕改,“一任领导一个政策”现象存在,人才政策顶层设计并未上升为城市发展战略地位。同时,引才链与用才链、留才链游离,人才培养选拔机制僵化、重学历、重背景、重裙带关系的身份论意识严重;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不足,缺乏市场化机制及竞争性标准;人才流动渠道狭窄,过于僵化的档案管理、编制管理滞后于时代发展的人才管理机制强化对人才流动的禁锢;人才评价体系割裂,缺少人才的专业化与社会化评价标准,科班出身、专业背景等标签及格式化的标准遏制了创新人才的成长。尤其是重学历轻能力等问题普遍存在,薪酬体制、福利体系、人才选拔任用体系不健全。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各级政府将做好开放型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需要找准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强化人才政策的顶层设计,精准布局区域引才策略,从政策、机制、平台、保障等方面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重点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强化人才意识。强调“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意识,发挥党委政府统筹和引领作用,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引才聚才工作对创新驱动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扩大引才聚才工作的影响力,集中树立引才聚才典型,推广引才聚才先进经验,转变社会对引才聚才工作的片面认识。

二是实施精准引才策略。实施“三步走”策略,率先布局区域精准引才策略:首先,紧盯产业与人才发展前沿,对接区域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编制创新目录和引才目录,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其次,做好人才开发的路径设计与政策配套,从政策设计、政策执行和政策效果全方位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无缝对接。第三,将招才引智端口前移,到石油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较成熟、科技竞争优势明显的上海张江等地设立联络窗口,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定期发布人才政策、工作动态等,增强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施“引凤筑巢”。五年内引进人才20000人,重点引进集聚石化产业人才5000人。

四是打造引才平台。发挥引才工作品牌定点落地作用,举办有针对性的人才项目推介引进活动。重点建立引智梯度推广工程,结合我市对不同人才层次的需求,重点做好京津冀人才外溢的承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人才协同发展及毗邻城市人才互联互建工作,建立不同渠道的引才体系。创建校地互利共赢合作模式,进一步完善与省内外高校的联络载体,实现我市重点产业与省内外高校多种形式合作、多渠道交流、多机制对接、多优势互补引才格局。建立高端人才信息库、在外盘锦籍优秀人才库,将在中小城市工作、学习或生活过的高层次人才聘请为政府经济发展顾问、高校客座教授,定期来我市讲座和交流指导。在经济发达地区举办“高端人才见面会”“高端人才引进信息宣传发布会”等活动,建立与省内外高端人才的联络沟通。

五是夯实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加强人才市场的软硬件建设,拓宽人才市场服务职能,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体系,构建网上人才服务大厅。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资源,强化人才工作机构职能,充实人才工作队伍,配建人才服务站,形成“一条龙”式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加快建立集引才资源、信息、制度保障和对外服务于一体的引才引智平台,加快完善人才认定体系建设。建立引才聚才综合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办、引才办等人才服务经办机构作用,共同做好引才聚才服务管理工作让各类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

六是着力做好青年人才集聚工作。青年是活力之源,创新之源。瞄准省内外高校等优质毕业生人才供给来源,精准锁定人才招引目标范围,广泛开展宣传推介、人才招引、拜访对接和合作洽谈。可通过解决住宿、交通费用等多种形式吸引毕业生来盘应试应聘;同时,为确保广大来盘毕业生扎得下根,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等激发大学生来盘留盘的积极性。力争到十四五期末,引进青年人才10000人。

 

           盘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8月27日

信息来源:盘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下一篇: 没有了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00032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965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052号

联系电话:0427-2290019

foot_img_02.png